您的位置: 资讯中心 >培训前沿 >资讯详情
焦作煤业-煤炭远教网经验交流材料
发布时间:2025-11-13 10:38

一、企业介绍

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简称“焦煤集团”)是河南能源集团重要成员企业,全国六大无烟煤生产基地之一,1898年建矿,迄今已有127年的煤炭大工业开采历史,是我国最早运用现代技术开采的四大煤矿之一,被称为中国煤炭工业的“活化石”。焦作煤矿是“特别能战斗”精神的发源地之一,1925年毛泽东同志称赞焦作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并先后涌现出了新中国第一代劳模刘九学,以及矿山铁汉丁百元、“大孝至爱”谢延信等先进典型。

焦煤集团现有在册员工2.2万余人,所属单位40余家。当前产业发展主要围绕“2+2+N”布局(第一个“2”为煤炭、绿色建材两大主业,第二个“2”为电力及新能源、现代物贸两个培育产业,“N”为化工、文旅、医养等多个稳步发展产业)。其中,煤炭:生产矿井6对,分布在焦作、新乡和洛阳三地,核定生产能力910万吨;绿色建材:建材企业2家,主要产品为水泥、精品骨料、商砼等,是豫北地区最大的水泥和骨料生产企业之一;电力及新能源:总装机容量50兆瓦的自备电厂1座。覆盖焦作市区西部至新乡辉县市所有焦煤企业的电网1个,已建成并投运光伏发电53兆瓦、氢能发电2兆瓦,正在谋划建设风电等新能源产业项目;物流贸易:依托焦煤铁路专用线及土地、房屋等资源,正在积极建设配套功能齐全、服务能力优质的区域物流中心,主要从事煤炭、钢材及化工产品的物流贸易以及煤炭掺配加工业务;医疗康养产业:三级综合性医院1家,依托现有医疗护理、人才培养、土地区位等资源优势,规划建设中高低端不同档次的康养产业项目,打造焦作及豫北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医、培、康、养”为一体的康养产业链;文旅产业:“西大井1919”4A级景区1个,依托矿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工业遗址,打造文旅融合发展的示范园区,让工业遗产成为城市转型新名片。化工产业:具有年产20万吨离子膜烧碱、3万吨环氧氯丙烷、4万吨环氧树脂和5000吨消毒液的生产能力。

当前,焦煤集团聚焦河南能源打造现代化国企一流旗舰劲旅总体部署和“六高”(坚持高标准党建、实施高能级创新、推进高水平安全、聚焦高效能治理、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具体目标,围绕加快建设“六个现代化焦煤”(即建设质效双优、长治久安、产业协同、动能强劲、风清气正和幸福和谐的现代化焦煤)远景规划,坚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并重,积极延链补链强链建链,努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打造产业结构合理、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教育培训规划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收官和“十五五”发展谋篇布局之年,为加快实现“六个现代化焦煤”,我们将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一)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以推进创新驱动、科技兴企、人才强企和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培养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紧密围绕焦煤公司“2+2+N”产业布局,在煤炭开采、绿色建材、电力及新能源、现代物贸、化工、文旅、医养等领域重点培育,力争通过培养培育打造一批行业较高水平的产业领军人才,通过领军人才的引领作用,带动高技术技能人才整体发展,推动煤炭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方向转型升级,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和行业领先地位。

(二)优化技能人才队伍结构。以焦煤集团技术工人总量为基础,规划技能人才发展目标,优化技能人才队伍结构,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技能人才队伍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的引领作用,2025年以提升高技能人才占比达到35%及以上为主要工作目标,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不少于500人,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2900人,其中高技能人才不少于1000人,更好发挥技能人才在焦煤公司转型升级中的关键地位和重要作用,助推焦煤公司高质量发展。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入挖掘公司内部智力资源,激发专兼职教师队伍活力,培养和建设一支能力专业化、专业多元化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全面提高安全教育培训质量,切实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助力焦煤公司全员素质和人力资源效率持续提升。

(四)持续提升培训效能。积极借鉴行业先进教育培训模式,不断丰富教育培训手段,钻研新模式、创新新教法,积极开展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培训深度融合,着力打造高效课堂,让教育培训活力更强、质量更优。

(五)加强优秀人才引进。搭建“线上+线下”双平台,精细化做好人才全方位全周期服务,营造“引才、留才、用才”的良好生态,全力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三、经验介绍

焦煤集团2004年加入全国煤炭行业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网,经过二十多年的宣传、推广与应用,构建了以煤炭远教网为主,互联网学习和手机学习为辅的网络教育培训体系。形成了“三级管理、双平台协同、大师赋能、动态考核”的四位一体特色培训管理模式。

截至目前,焦煤集团累计注册学员1.5万余人,在线学习时间累计70万小时,年均学习时间5万小时以上,较传统培训模式效率提升40%,利用煤炭远教网开展员工培训已成为焦煤集团教育培训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三级管理”,构建科学管理体系。为确保充分利用好煤炭远教网开展培训工作,焦煤集团制定了《远程教育培训管理办法》,成立了以公司领导为组长的煤炭远教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煤炭远教网培训工作,确立了公司、矿(厂)、区队(车间)三级远程教育培训管理体系。为提升人员信息精准度和可追溯性,制定了《焦煤集团煤炭远教网编码规则》,构建了公司、部门和员工三级编码体系,实现编码与人员培训档案、培训记录自动关联,并根据层级设置数据访问权限。如:矿级管理员可查看全矿人员信息,部门管理员仅限本部门的操作,确保实现人员信息精准管理。按照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要求,明确专人负责煤炭远教网培训的组织实施,结合本单位培训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对培训计划制定、课程安排、学员管理、考核评价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管理,确保培训工作有章可循。

(二)“双平台协同”,实现优势互补。依托煤炭远教网与焦煤集团自己开发的“焦煤学习”网络在线学习平台为核心载体,通过功能定位互补、资源体系整合与应用场景创新,打造覆盖公司全员和学习全过程的网络在线学习模式。

一是通过煤炭远教网聚焦行业通用性知识体系,和国家安全生产标准、煤炭产业政策法规、职业技能通用课程等基础内容的学习,覆盖煤矿开采、机电运输、通风安全等核心领域,满足员工安全生产知识、行业规范学习等共性需求,筑牢基础能力;二是利用“焦煤学习”平台,立足焦煤集团产业布局与人才培养规划,结合企业实际生产场景,开发岗位安全操作流程、事故警示教育等个性化培训课程,鼓励员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发展规划,自主选择培训课程,实现自我提升,激活个性化发展引擎。目前利用网络开展自主学习已覆盖煤矿全部在岗人员。通过“双平台协同”培训模式,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与人才梯队建设提供了可持续的赋能路径。

(三)“大师赋能”,实现高质量师资共享。为充分发挥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在行业技术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等方面的作用,焦煤集团选拔出业务精通、经验丰富的煤炭行业技能大师担任培训师,利用煤炭远教网开展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线上技能培训。通过理论教学、实操演示、互动答疑等方式,进行线上直播授课和录播授课。在直播授课上,焦煤集团已有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中国工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李满意,全国劳动模范、中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申麦成,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吴强伟等6人开展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线上直播授课,累计4.1万余人次在线学习。

(四)“动态考核”,强化培训考核激励。为鼓励员工在线学习,从煤炭远教网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焦煤集团建立了科学的培训效果考核与奖惩机制,通过考试、问卷调查、现场实操等方式对学员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检验,根据注册人数、人均学习时长、学习交流记录和学习效果检验等方面进行奖励,不断提升培训质量,使培训工作更贴合员工和企业发展需求。利用煤炭远教网开展“安全管理人员”“班组长”“特种作业人员”“其他从业人员”等各类人员考试共300余期,考试人数2万余人次。

四、使用煤炭远教网取得的成效

(一)人才培养成果显著。通过煤炭远教网的持续培训,焦煤集团员工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大幅提升。在安全管理方面,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显著提升,有效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2024年河南省煤矿事故分析,焦煤集团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在专业技能方面,培养了一大批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焦煤集团共有22人被命名为煤炭行业技能大师、3人领衔的工作室被命名为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人才培养成果显著。

(二)培训“投入产出”提升明显。依托煤炭远教网构建的多维度培训体系,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员工可根据岗位需求与个人时间自主选课、灵活学习,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显著提升培训投入产出比,通过线上培训模式,大幅减少传统线下培训的场地、师资及差旅等成本,累计节约培训成本数百万元。

(三)企业文化建设加强。煤炭远教网不仅是一个教育培训平台,也是企业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通过在远教网平台上开设企业文化课程、宣传企业发展历程和先进典型事迹等,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了企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远教网的互动交流功能为员工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增进了员工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营造了良好的企业氛围。

五、意见与建议

(一)拓展培训资源与合作领域。积极拓展煤炭远教网的培训资源,除了现有的课程资源外,与更多的高校、科研机构、专业培训机构等合作,引入优质的培训课程和师资力量,丰富培训内容和形式。充分发挥好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加强煤炭企业之间远教网应用经验和成果分享的基础上,加强煤炭企业之间的线下交流与合作,实现包括优秀师资在内的培训资源共享和互通有无,进一步提升培训效果,共同推动煤炭行业培训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二)推进煤炭远教网培训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发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VR虚拟仿真等技术,增加虚拟仿真教学资源投入,开发更逼真、全面的虚拟仿真场景。如模拟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采煤工作面开采过程、瓦斯突出事故应急处置演练等,让学员在安全环境下进行多次反复实践操作,增强实操技能培训效果,弥补传统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脱节的不足,从而切实提升煤矿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进一步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稳定运行。

(三)健全题库动态管理体系,强化安全培训效能。推动题库数字化升级,完善“三项岗位”人员培训取证题库,将国家出台或新修订的法规标准融入题库,及时修正题库中法规新增或变更的内容,确保题库时效性与合规性。开放题库访问权限,支持员工通过移动端、PC 端随时登录学习,自主选择专项练习或模拟考试,激发员工自主学习热情,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保障企业安全生产。